1573   响度之战:数字音乐的阴暗面

响度之战:数字音乐的阴暗面.gif

从丁日到音乐疲倦,看30年间的数字音乐制作潜规则如何绑架听众的耳朵。

我们所听的音乐已经从黑胶发展到了CD,再又进化到了盗版泛滥的MP3,而现在则成了流媒体的天下。除了载体格式的变化外,音乐还在一个因素上产生了巨大的变化——响度。

过去数十年间数字音乐的火爆导致了一种恶性竞争——响度之战。它们在数字音乐的母带阶段灌入了更高的、可明显感知的响度单位级别,而这是显然的破坏音质的做法。这种做法使得数字录音的音质无法与模拟录音相比拟(当然不止这一个原因)。而为了令读者更好的理解声音压缩,响度单位与录音质量的问题,我们将试图通过3个图像化的方式来阐明声音劣化的理论:
 

1.CHRISTOPHER CLARK:录音作品响度发展史

这是为NPR(美国国家公共电台)2009年的某一节目制作的,这幅巨大的图表由设计师Christopher Clark完成,向我们展示了频峰值,动态范围以及有效频率(RMS)在1979到2009年的变化。它们均属于响度单位在实际听觉里的组成部分。

visualhistoryofloudness.png

 
RMS(有效频率):声波在一段时间内的高,低频峰的平均值

Frequency(频率):声音在某一时间的频率分布,由低,中,高频组成

Dynamic(动态):动态范围指的是歌曲中最响和最轻之间的范围

该图表选取了1979到2009年的93张音乐榜Top专辑,分别给出了它们在这三个因素下的变化。而从图中可以看到的是,这三者均随着年份的递增而增长。也就是说——音乐越来越“吵”了。
 
 
2.IAN SHEPHERD图表:响度与销量

作为《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: Special Illustrated Edition》的志愿摄影师,他为提高Dynamic Range Day(音乐动态范围日)的知名度而制作了这份图表。音乐动态范围日旨在努力拆穿响度提升唱片销量的假象,该节日定于每年的3月25日。

dynamicrangeday_loudness.jpg

 
Shepherd使用了非官方的专辑动态范围数据制作了这张图表——它简单对比了动态范围与响度值对音乐专辑销量的影响,更大的动态范围能给予音乐更大的饱满度——这张图表企图向读者展示响度,动态与专辑销量之间的关系。

结果确实有些出乎意料——举个例子,Justin Bieber的《My World 2.0》比Michael Jackson的《Thriller》(表单上的最佳销量专辑)有着更高的响度和更低的动态。而Coldplay(#48)的响度却比AC/DC(#2)还要高上许多。

 
动态范围监测软件

上面的研究中,IAN给我们推荐了一款实用的动态范围监测软件。如果你也想研究正在收听的专辑的动态范围,可以试试它:TT Dynamic Range Meter是由Pleasurable Music Foundation开发的一款可供Mac和PC使用的实时动态范围监控软件。它不仅可用于缩混,更可为音乐爱好者了解声音压缩技术的信息。你可以在网上搜索并自行下载该软件。

dfajgh.png

 
还有!

我们选取了第129届音频工程交流会谈的部分言论。它们可谓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响度的问题,十分值得看看:

"如果研究些极端的例子,我们就会发现当今音乐的压缩技术正愈发强大,但是这样的发展同样降低了音乐带给我们的听力刺激。交响乐不再那么让人感到宏大,摇滚乐也不再显得亢奋。(译者注:当然了都是相对而言的。)" 

"哪怕听者并不自觉这一问题,但是音乐仍会在或精神或生理的情况下变得不耐听。而听众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,便丧失了聆听音乐的兴趣。"
 
资料来源:brainpickings.org
原文作者:Maria Popova
翻译作者:THE E.N.D.
转载来源:音乐人攻略
编辑整理:拨片网 饶可
 
已邀请 :

登录 后回帖,没有账号请先 注册